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1 / 2)

寒门状元 天子 10351 字 18天前

陆完从沈溪处离开,回到关城驿馆他所住的房间。

王敞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夜色已深,王敞有些犯困,坐在竹椅上打盹儿,昏黄的烛光照耀下,连陆完回来他都没留意。

“怎么才回来?”

听到桌椅挪动的声音,王敞蓦然睁开眼,看到陆完已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正在倒茶喝,不由开口问道。

陆完笑着道:“跟之厚将朝中的事情说了说,又闲话了下家常,所以回来迟了。”

王敞释然地点点头:“你们能聊到一起是好事嘛……他怎么说?”

陆完将沈溪所说大致跟王敞讲述一遍,最后说到沈溪为了躲清静,准备去蔚州劝说朱厚照回京的决定,让王敞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之厚说他要去蔚州?这算怎么回事?”王敞神色凝重,叹息道,“现在朝野上下非议声很多,若之厚离开居庸关的话,怕会遭致御史言官猛烈的弹劾……谁都知道他在宣府藏有奇兵,一旦举兵叛乱,则大明危矣!一动不如一静,我要是他,就选择留下来,看看陛下那边是什么境况,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止……你说呢?”

王敞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然后用求证的目光看向陆完。

陆完苦笑道:“之厚若真有心作乱,便不会主动把精兵强将留在宣府,而且真要叛乱的话,大军返回居庸关的路上动手的时机最好,当时只有他知道陛下行踪,而军中上下对他又没有防备,居庸关守将更是他的人,可以说很容易便带兵进逼京畿,不可能到现在才动手。”

“另外,此番之厚说他想去蔚州,躲避朝野非议,其实很好理解。陛下刚刚失踪,便有言官参劾他,加上京城有人处处针对,散播流言并推波助澜,把舆论造得很大,他留在这边非常尴尬。”

“一直以来,之厚都是靠陛下对他的袒护,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甚至跟谢阁老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言语间,陆完对沈溪的态度非常客观和理解,完全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的关切。

王敞略微沉思后,点头道:“若之厚真要去蔚州迎圣驾,倒也算是好事,朝中除了他外有谁了解陛下的秉性?听说谢于乔那边再有十天半月便会赶到居庸关,怕是谢于乔也想让之厚去迎驾。以后这对老少……少不得在朝堂上有所争执。”

陆完淡淡一笑,问道:“他们真的会争执吗?”

一句话便让王敞陷入到一种迷茫的状态,思索半晌后找不到答案。

陆完继续道:“早在对草原用兵前,该争的便已争过,结果如何人尽皆知,战事结束后也是之厚提请陛下下旨,让谢阁老早日回京。现在的态势,怕是谢阁老会将之厚当作接班人培养。好在之厚还年轻,双亲健在……”

说到这里陆完就顿住了,不过潜在的意思很明显,双亲健在意味着回头不管父母中哪一个去世,沈溪都只能回乡守制,三年时间朝廷或许会出现转机,沈溪就算一定时间内执掌大权也不能做到完全顺风顺水,中间有很多细节可以操作。

王敞摇头:“接班倒未必,我看谢于乔一直把之厚当作部堂来培养,基本上杜绝了之厚进入内阁的途径,不入阁的部堂始终没有大学士的权柄,怕就怕陛下……很多时候,陛下一意孤行惯了!”

陆完闻言,陷入沉思中,房间内一片安静。

……

……

关于沈溪回京城后的定位,不是王敞和陆完能分析出来的。

陆完和王敞并不担心沈溪担任六部尚书,甚至做到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因为按照大明官制,六部属于执行层,决策权掌握在内阁和司礼监手上,对接皇帝的并非是六部,他们最怕的是沈溪控制内阁或者司礼监,这将意味着沈溪拥有昔日刘瑾的权柄。

大明对文官的防备心非常重,就算是尊贵如阁臣,也只有顾问和参议权,没有处置实务的权力,以至于嘉靖朝前没有真正出现过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就算是刘健也没法抵挡登基不久的皇帝对内阁的压制。

沈溪自然明白这一点,若他想权倾朝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身兼内阁跟六部的差事,在大明朝,阁臣挂六部尚书多为虚职,没有实权,若沈溪想开历史先河,必然遭遇很多阻力,所以他对入阁并不那么热心。

现在谁都在防备沈溪擅权,唯独他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陆完走后,沈溪紧忙给谢迁写信,催促谢迁早一步回京主持内阁事务,而他则跟对陆完承诺的那般,准备次日离开居庸关,前往蔚州。

第二天早晨,沈溪正在整理行装,高凤来见,带来张太后的旨意。

“……沈大人,太后娘娘说了,陛下不在,谁都可以乱,唯独您这边不能乱,军中若没有您坐镇,怕是会出乱子,尤其西北官将,只有您才能弹压得住,最好不要离开居庸关!”

高凤苦口婆心劝说沈溪。

至于张太后留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沈溪无从知晓,不过大致判断张太后是对他示好,而非打压。

沈溪心道:“最关心陛下的人,不是我,也不是朝臣,而是张太后,母子血脉相连,这份亲情谁都不能动摇,张太后虽然没有太大的本事,但至少明白现在朝堂应以稳定为主,不能再增添混乱!”

沈溪道:“高公公提醒的是,不过现在陛下出巡,朝廷根基不稳,本官希望尽快将陛下劝回来。刚得到消息,张公公和拧公公他们到蔚州后根本没机会面圣,所以……本官想亲自走一趟!”

“不可!您千万不能去!”

高凤瞪大眼睛,无比紧张地道,“太后娘娘吩咐,您一定要留下来主持大局,必要时沈大人甚至要先一步回京坐镇中枢。陛下不在,只有沈大人才能震慑那些有狼子野心的宗室,除了您……没人能胜任!咱家这就回去,您一定要牢记,居庸关少不了您!”

说完,高凤急着将沈溪反馈的情况告诉京城使者,进而通知到张太后,急急忙忙去了。

……

……

高凤的背影消失在门后,沈溪非常疑惑,不知道张太后为何突然器重起自己来。

“张太后最看重的不是谢于乔吗?现在谢于乔不在,你也不至于乱了分寸,这大明的中流砥柱,一向不是懂兵之人,而是阁老大臣,若谁会打仗就得到器重,怕是大明的文官都要给那些武将勋贵让路!”

沈溪沉思良久,突然感受到来自京城的压力,揣测是否有一些人或者势力,开始忍不住对他施压,甚至是痛下杀手。

“艾洪参劾我,代表的是正统文官的想法,防止我擅权,将我的权力死死压制在兵部,促成谢于乔早一步回京主持大局……而太后对我示好,是否是让我放松警惕?身为皇帝母亲,张太后怎会不明白我对皇室存续的威胁?”

“大人?”

朱鸿见沈溪像个雕塑般一动不动,不由出声提醒。

沈溪头脑恢复清明,对自己疑神疑鬼感到好笑,交待道:“信函早些给谢阁老送去,只要谢阁老顺着官道走,一定能收到,再派人回京城一趟,问问家里面的情况……出来久了,我也想知道家里人是否安好!”

“是!”

朱鸿领命而去,并不清楚这是沈溪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段。

只有让别人意识到他这个功臣没有野心,一心顾着家庭,对他的防备心才不会太过强烈,但让他放弃一切权力,就此做一个平凡的人,他还真不会甘心。

另一边高凤回去后,连忙对就要赶回京城的永寿宫管事太监将沈溪要去劝皇帝回来的情况说明,让对方快马回京跟张太后汇报。

如今的态势是所有人要防备沈溪造反,连高凤对沈溪的戒备也到了一定程度,在朱厚照迟迟不归的情况下,居庸关乃至京城已呈现一种人心惶惶的状态,许多人担心这一切都是沈溪精心设下的局,皇帝的安危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总归到现在为止,小拧子和张永等人依然没见到朱厚照,到底皇帝是被沈溪扣押,还是说真去了蔚州,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你何必如此担心,以沈之厚的为人,不会做出对大明不利之事!”戴义去见高凤时,见老朋友坐立不安,不由劝说一句。

高凤无奈摇头:“你当咱家愿意如此?这不是太后娘娘催得紧么?咱家一边要安抚沈大人,一边要将这边的真实情况反馈回去,对咱家来说难以断定沈大人的态度,那么多人议论他,就算他没有反心,也可能会被人逼反!”

戴义道:“听你这意思,沈之厚原本不想造反,最后还会被人逼得造反不成?”

高凤摇头:“没人知道沈之厚的想法,若陛下失踪当日他就将事情公之于众,或许就没这么多是非,但他明显隐藏了事实,难怪有人觉得他居心叵测!”

……

……

朱厚照在蔚州,基本都是吃喝玩乐,纵情声色犬马,对于院门外的情况不管不问。

对于他来说,只是换了个地方消遣,至于是京城,或者是宣府、张家口,又或者在蔚州,效果都一样,只是换了个人给他安排节目罢了,而江彬恰恰比他以前所见过最会来事的刘瑾做事还要得体。

江彬最大的能耐,就是他能掌握皇帝的喜好,百般迎合,之前帮小拧子、丽妃办事就深得正德皇帝喜爱,只是现在变成他直接跟朱厚照对接,没了中间人掣肘,讨好皇帝的所有功劳都归他自己所有。

这几天朱厚照在蔚州几乎到了痴迷忘我的境地,江彬不懂得给朱厚照找什么灵丹妙药,却知道从民间寻找大力丸,这些东西跟司马真人敬献的丹药成分基本一致,而且少了重金属成分,让朱厚照没有感受到那种沉重的压迫感,高兴之余,每次都能尽兴。

江彬除了给朱厚照送大批女人之外,南戏班子的女戏子更是送了不少,朱厚照几天下来除了跟江彬简单交待一些事,都沉溺于逸乐中,继续出游的事情基本不提了。

不过这个时候,江彬遇到了麻烦,小拧子和张永找到他居所,把他堵了个正着。

“拧公公?怎么是您老?”

江彬没有见过张永,并不认识这位宫中有名的管事太监,这次胡琏和钱宁没来,不过单纯一个小拧子就足够他喝一壶的了,虽然江彬依靠皇帝宠幸胡作非为,但他知道自己实际的职务和权力,跟小拧子这样的大太监还有不小差距,所以显得很卑微。

小拧子对张永道:“麻烦张公公将房门关上!江大人,咱家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张永张公公,曾数度跟随沈大人出战,从土木堡到湖广,再到这次出征草原,立下赫赫战功!你可当心一点!”

因为小拧子知道现在不那么方便压制江彬,所以说话时尽可能拿出威严来,颇有点借沈溪的势,狐假虎威的意思,更是把长期担任沈溪监军太监的张永推出来做挡箭牌。

此时他们所处的地方,是蔚州城北的一处民宅,这里是江彬利用手上权力强占下来的,距离他的老宅只隔了一条街。

小拧子和张永在外面蹲守三四个时辰,终于把江彬给逮着,避无可避的情况下,终于可以凑一起说话。

小拧子拿出高高在上的气势,但其实他有点儿心虚,因为他知道现在未必制得住江彬。

他却不知,江彬心比他还要心虚。

江彬作洗耳恭听状:“拧公公大老远从居庸关过来,不知所为何事?”

小拧子道:“江大人,咱家来见您,其实是奉了兵部尚书沈大人之命,陪同锦衣卫钱指挥使和胡琏胡中丞一起劝陛下回京,同时保护陛下的安全。劳烦江大人对陛下说一声,胡大人想面圣,将沈大人的话呈奏陛下。”

小拧子非常聪明,他跟张永讨论了无数次,既然二人作为奴才不能直接跟皇帝见面,不如将胡琏推出去面圣,请见的事情也交由江彬做。至于沈溪让他们来劝说君王回京的事情也会着重提出,让皇帝知道其实他们不是主动来的,而是出自沈溪的授意。

江彬一听心里打怵,暗忖:“陛下正在兴头上,怎会轻言离开?再者陛下得知有人要来劝说他回去,已是火冒三丈,提出继续出游避开人骚扰,若我去通报,不是自讨苦吃吗?”

不过转念又一想,“反正是沈大人和几位公公前来劝说,我只当作传话人,就算陛下生气也不会迁怒于我吧?”

于是江彬道:“拧公公和张公公,两位见谅,不是小的不肯跟陛下通传,实在是陛下这几天……很忙,没时间赐见。小的也不遮掩,陛下的确在此间,但小的不过只是个御前侍卫,让小的传话,不是为难人吗?”

小拧子和张永之前听了沈溪的话,还有这一路观察,大概判断皇帝是在蔚州,但直到此时才真正确定下来。

二人对视一眼,都有一种把心返回肚子里的轻松,作为皇室家奴,皇帝的安危对他们来说是高于一切,由不得任何怠慢。

小拧子道:“江大人,你不去传报和请示,难道要让咱家和张公公去见?作为陛下跟前近臣,要知道分寸,该怎么做你不明白吗?”

江彬此时也学得硬气了些,道:“拧公公,您就算为难小的,也没办法,您是陛下身边人,陛下做什么是我们这些奴才能干涉的吗?小的在陛下身边做事时间不长,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明白的,若陛下怪罪,怕是小人会吃不了兜着走,要不您二位试着去见陛下……”

小拧子有些着急,正要跟江彬争辩,张永问道:“去哪儿见?”

江彬一怔,随即意识到,这两位对于皇帝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现在一切都要靠他,于是脾气更大了几分,道:“陛下的下落岂能随便对外人说?陛下若是遇到危险,怕是以小的这点兵马难以维护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