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陷入绝境的董毡(1 / 2)

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君王与万民共天下

几字之差,可以说是天地之别,将传承千年的规则彻底打破。

赵大叔能说出这话,就值一万个赞

自从两汉以来,儒家成为显学,逐渐一统天下,中华大地就存在两套传承,一个是皇帝代表的法统,父子传承,兴衰交替,三百年一轮回,这也是历代史书所记载;还有一套,名为道统,也就是孔孟圣贤所代表的儒家士人集团,他们绵延千年,八风不动。不管谁当皇帝,都需要官员治理天下,儒家士绅就给皇帝提供了无数的可用之官。

双方经过磨合,逐渐形成了分工,皇帝尊奉孔孟,任用士人为官,士人忠心报国,辅佐朝廷,尽量延续王朝的生命。

在这个合作基础上,就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格局。

以往的历代朝廷,对士人还有所约束,皇权相对强悍,但是到了弱宋,对外弱,对内也弱,连士大夫都不敢杀,自然真正做到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明白这个,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后世那么多文人,全都拼了命给宋朝擦胭脂抹粉前辈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爽了

其实弄明白了文人和皇帝的分工,也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皇帝代表法统,也就是国家的所有者,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董事会,股份是你的,还是我的,明明白白,写得清清楚楚。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改朝换代,一定是血雨腥风。

任何失败的皇帝都没有好下场那么乖巧的李煜都给宰了,再比如柴家,直系子孙全都死光了,这还是最懦弱的赵宋天子干的,其他皇帝就不用说了。

但是文人不一样,他们更像是公司的管理层,不管董事会怎么变化,只要公司不垮,照常开工资分红,加薪升职,老子就无所谓

正因为这种心态,所以才有了每逢改朝换代,文官集团便争相投靠新主子的现象,甚至不在乎新主子是不是蛮夷异族反正只要给他们官爵,让他们作威作福,也就足够了。说不定遇到了乱世,他们过得更舒服

当然,文人之人,却是无耻的尤其是官职越高,就越容易屈膝。至于文人的典范,曲阜孔家,更是不知道认了多少个主子纵观他们的家史,只怕连青楼的姑娘都不如

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当然能看透这一套鬼把戏。

可问题是看透了又能如何,他有本事改变吗

不用儒家文人,那用谁去治理天下

用武将,用宦官,用皇亲,用宗室谁能担保,这些人就和皇帝是一条心

赵大叔一直苦恼着,可是当他经历过幽州之战,煕州之战,看到了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看到了无数艰难困苦的百姓赵祯豁然开朗。

他终于想明白了,任何一个帝国,从上到下,就像是一座宝塔身在塔尖儿的皇帝没有退路,而身在塔底儿的百姓,也没有退路。

一旦江山更迭,皇家必死无疑,而百姓呢,更是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以两汉为例,巅峰人口有五六千万之多,等到三国结束,全国的百姓只剩下500万人,净减少了十分之九还多中间又出生了多少人真正计算下来,几十年的混战,至少有上亿人丧命

家家都有死人,多少坟包无人烧香祭奠兴亡百姓苦

既然皇帝和百姓都没有退路,那他们的目标就是一致的希望江山安稳,国富民强,希望千秋万代,安享太平

那么皇帝就该去争取百姓民心,替百姓把士人看好了,不让他们去残害百姓,搜刮无度

皇帝只有一个,而官吏士人却是千千万万。

举一国,奉养一人,能花费多少

说句不客气的,大头儿还是被文官给贪了,反而让皇帝背了黑锅什么与君王共治天下,根本是欺人之谈。

士人的行径,无非是两面讨好。

面对皇帝,摆出一副忠君报国的嘴脸,面对百姓,又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总而言之,他们是好处占尽,恶名皇帝担,钱财百姓出

“可恶,当真可恶”

赵祯怒气冲冲,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王宁安,轻笑了一声,“景平,你不会和那些文官同流合污吧”

王宁安把两手一摊,苦笑道:“臣就算想混进去,人家也不要我。陛下,文官固然要防范,但是治国理政,也的确离不开他们臣觉得应该从教育下手,从监督下手,从舆论下手”

“讲得具体点”

“是首先肯定要打破孔孟之道一统江山的局面,引入百家思想,弱化所谓道统,强化国家观念充实官吏,强化监督,把士人管好,不要让他们胡作非为;至于舆论,则是要抢回话语权,凡事不能以士人的是非为是非,而是要真正以百姓利益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

王宁安和赵祯谈了许多,变法,图强,革新,改变用人制度,加强监督赵祯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格外清晰,同时他也看清楚了王宁安。

这小子的确是天纵之才,眼界手腕,能力才华,绝对是几百年才出一个令人欣慰的是王宁安盯得不是皇帝的宝座,而是儒家的道统。